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凯发k8官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王老师经常反问自己:怎样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怎样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怎样提高学生成绩?这表明王老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是( )
a.任教前关注阶段
b.早期求生存阶段
c.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参考答案】c
【解析】福勒和布朗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1)关注生存阶段,教师关注自我生存的相关问题,如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觉得我干得如何?(2)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注与教学情境相关的问题,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3)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题干中,王老师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表明他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2.课堂上,东东问马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马老师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讲就行了。你呀,总是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要这样。”这表明马老师( )
a.忽视了学生的阶段性
b.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c.忽视了学生的不平衡性
d.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性
【参考答案】b
【解析】自主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题干中马老师对东东的提问不仅没有耐心解答反而打击批评,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故本题选b。阶段性是指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平衡性是指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教育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适时而教。整体性要求教育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王老师鼓励学生参与调查报告的撰写和评分规则的制定,下列与王老师做法不符的是( )
a.注重了学生的差别性
b.注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c.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d.尊重了学生的能动性
【参考答案】a
【解析】王老师鼓励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制定评分规则,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题干中没有提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故本题选a。
4.李老师把作业从难到易分成了abc三类,他在班上特意交代:学优生只能做a类作业,中等生只能做b类,学困生只做c类。李老师的做法( )
a.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b.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c.违背了教学相长的原则
d.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参考答案】d
【解析】李老师把作业难度分类的做法是正确的,有利于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但是规定学优生只能做a类作业,而中等生只能做b类,学困生只做c类,强行规定学生不允许做不同级别的作业,李老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和学习的潜力。故本题选d。
5.下列不属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权限的是( )
a.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
b.监督本级监察委员会工作
c.撤销本级人代会的不适当决议
d.罢免上一级人代会的个别代表
【参考答案】c
【解析】《宪法》 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罢免和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个别代表。c项错误,根据法条应改为“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6.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顾老师计划带他们去参观当地的科技馆,科技馆以学生年龄小,人数多,管理不便为由,婉拒了请求,它的行为( )
a.应当改进,科技馆应为师生参观提供便利
b.可以理解,科技馆并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c.值得肯定,科技馆应当确保学生的人生安全
d.有待商榷,科技馆所有的设施应向师生免费开放
【参考答案】a
【解析】《教育法》 第五十一条规定,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应当对教师、学生实行优待,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故本题选a。《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之家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植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d项“科技馆所有的设施应向师生免费开放”不符合法条规定,过于绝对。
7.小雨7岁了,父母不送他去上学,而是联合了几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在自己家对孩子进行教育。对此,下列正确的是( )
a.小雨的父母应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b.小雨的父母应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c.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督促小雨的父母改正
d.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对小雨的父母予以处分
【参考答案】c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小雨父母不送7岁的小雨上学,应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故本题选c。
8.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所有在岗教师提供了每年不低于72学时的培训机会,该县的做法( )
a.正确,保障了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权利
b.正确,促进了义务教育经费的均衡分配
c.错误,侵犯了学校自主管理的权利
d.错误,侵犯了教师带薪休假的权利
【参考答案】a
【解析】《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保证教师进修培训权的行使,如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机会。故本题选a。
9.小学生潘某与陈某课间打羽毛球,击球中,潘某所挥的球拍突然脱手,击中了一旁观看的李某,导致其左眼受伤,对于李某的伤害,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 )
a.潘某监护人
b.陈某监护人
c.李某的班主任
d.李某的学校
【参考答案】a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潘某球拍不慎脱手导致李某受伤,直接致害人为小学生潘某,直接致害人负主要责任,故由潘某监护人承担主要赔偿责任。此题学校对课间学生活动的安全保护工作以及围观学生的秩序维持做的不到位,学校有过错承担次要的赔偿责任。
10.考试前,李老师发现少了一份试卷,便对学生昭宇说:“你基础太差,参加了考试也不能及格,还是自己看书学习吧!”于是把试卷给了其他同学。李老师的做法( )
a.错误,班主任才有免除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
b.错误,基础再差的学生也有参加考试的权利
c.正确,体现了严慈相济的职业道德
d.正确,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参考答案】b
【解析】《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课堂教学、讲座、课堂讨论、观摩、实验、见习、实习、测验和考试等活动。题干中李老师不能非法剥夺学生昭宇参加考试的权利,故本题选b。
11.梓轩的画多次在市儿童画展上获奖,前段期间,某出版社因修订地方教材的需要,在未联系他的情况下,就用了他的一幅作品作为插图,该出版社的做法( )
a.合法,教材的编辑和出版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b.合法,出版社使用的是已公开发表的作品
c.不合法,出版社应该事先取得梓轩的授权
d.不合法,不应该选择未成年作品作为插图
【参考答案】c
【解析】知识产权是法律确认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项权利,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著作财产权是著作权人基于对作品的利用给其带来的财产收益权。出版社未经梓轩的同意,就用他的作品作为插图,侵犯了梓轩的著作财产权。故本题选c。
12.思涵受不了继母的虐待,找到班主任刘老师求助。刘老师当即向王校长汇报,王校长却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事我们还是别管了。”王校长的做法( )
a.错误,学校应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保护儿童人身安全
b.错误,学校应依法履行保护义务,积极采取救助措施
c.正确,学校没有执法权限,光凭劝说无济于事
d.正确,学校不是行政机关,无权干预家庭事务
【参考答案】b
【解析】《教师法》第九条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四)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题干中王校长的说法不正确,故本题选b。a项学校不是学生的监护人,不承担监护职责,故排除a。
13.某小学项老师发现班上小娟最近情绪低落,上课分心,成绩下滑,经了解才知道有高年级学生多次欺负她,还不许她告诉别人,项老师的措施不恰当的是( )
a.鼓励大胆向老师家长求助
b.请求学校对违纪学生严加管教
c.找到欺负小娟的学生进行教育
d.建议学校劝退欺负小娟的学生
【参考答案】d
【解析】《义务教育法》 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学校有处分违纪学生的权利,但劝退或者开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做法是不合法的。学校应对欺负小娟的高年级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不能开除学生。故本题选d。
14.开学伊始,刘老师在班上进行“班级公约海选”,还推选了“公约管理员”,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并反馈。对刘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滋长“公约管理员”打小报告的不良习惯,但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
b.推选“公约管理员”不利于学生和睦相处,但尊重了学生主体性
c.推选“公约管理员”有违全员参与精神,但体现了班级民主管理
d.会增加“公约管理员”的任务,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答案】d
【解析】班主任应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题干中,刘老师让“公约管理员”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并反馈,会一定程度增加“公约管理员”的任务;但开展“班级公约海选”,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故本题选d。
15.父母在外打工的玲玲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吴老师得知后经常去帮助他们,村民们受到感染,也纷纷伸出援手。下列与该案例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相符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b.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c.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d.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参考答案】a
【解析】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对社会文明起到示范作用,成为社会各行业人员学习效仿的楷模,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题干中吴老师经常帮助玲玲,为其他的村民起到了示范作用,成为村民效仿的对象。a项意思: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也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只有a和题干意思相符。b项意思:师道确立了,那么善人就多;善人多了,那么朝廷就有正气,国家就得到治理了。c项意思:要安心学习并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d项意思: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16.刚休完产假张老师回学校上班了,但请的保姆还未到位,这段时间既要看孩子,又要上班,经常两头顾不上,身心疲惫。张老师需要调适的角色内心冲突是( )
a.角色责任与自我价值实现引发的心理冲突
b.角色环境与社会环境引发的心理冲突
c.不同角色责任引发的行为冲突
d.不同角色期望引发的行为冲突
【参考答案】c
【解析】教师的角色冲突包含校内外价值观冲突,个人的人格需要与角色期望之间的冲突,一个教师承担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所产生的冲突,教师个人潜能与需要倾向不符而产生的矛盾等。题干中,张老师一方面作为母亲,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分别承担两种不同的角色责任,从而引发了角色冲突。故本题选c。
17.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貌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列属于外力作用导致的是( )
a.褶皱
b.沙漠
c.火山
d.断层
【参考答案】b
【解析】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斜坡重力作用等。沙漠是荒漠中吹蚀区的各类沉积物经过强劲的风力作用,细粒砂与粉尘被吹掉留下粗大的砾石,成片覆盖于地面形成的,是外力作用导致。故本题选b。内力作用分为三种: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褶皱、断层都属于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火山属于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石灰石变成大理石、页岩变成板岩的过程,属于内力作用中的变质作用。acd属于内力作用引起的。
18.公元79年,古罗马帝国的庞贝城毁于一场火山爆发,由于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对其遗址的考古挖掘,为研究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该火山是( )
a.皮纳图博火山
b.圣海伦斯火山
c.维西威火山
d.埃特纳火山
【参考答案】c
【解析】庞贝古城是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帕尼亚地区一座古城,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故本题选c。
19.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出现,带动了一系列的发明,人们利用蒸汽机在各领域改进生产,提高效率,下列( )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a.瓦特
b.富尔顿
c.惠特尼
d.斯蒂芬森
【参考答案】d
【解析】1814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的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故本题选d。 瓦特是英国著名发明家,他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气压表、汽动锤,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的新时代。富尔顿是美国著名工程师,他制造的第一艘以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在法国的塞纳河试航成功。惠特尼是美国发明家、机械工程师和制造商,1793年发明锯齿轧棉机。
20.公元7世纪后期,晋国和楚国进行了一场战役,晋军大败楚国,从此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这场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参考答案】a
【解析】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在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得“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楚军冒进,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霸主”地位奠定。故本题选a。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在桂陵的战役。马陵之战
是公元前341年齐国与魏国在马陵的战争。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21.《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这部小说是以一场内战为历史背景的,这场战争是( )
a.西班牙内战
b.墨西哥内战
c.美国南北战争
d.美国玫瑰战争
【参考答案】a
【解析】海明威的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讲述的是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青年罗伯特·乔顿志愿加入了西班牙政府军作为一名爆破手的故事,讴歌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故本题选a。
22.下列京剧折子戏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a.《失空斩》
b.《定军山》
c.《宇宙峰》
d.《长坂坡》
【参考答案】c
【解析】 《宇宙锋》是梅兰芳代表作,讲述了秦二世时,奸臣赵高为一己之利而利用宝剑“宇宙锋”陷害右相匡洪的故事。故本题选c。《失空斩》讲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伐的故事。《定军山》讲的是三国时期魏蜀交战,蜀汉老将军黄忠智取定军山的故事。《长坂坡》讲的是蜀汉名将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浴血奋战单骑救主的故事。
23.下列人物,属于奥地利作曲家的是( )
a.舒曼
b.海顿
c.贝多芬
d.李斯特
【参考答案】b
【解析】舒曼是德国人,贝多芬是德国人,李斯特是匈牙利人。海顿是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故本题选b。
24.下图表现的是特色民族舞蹈,这一民族是( )
a.苗族
b.黎族
c.傣族
d.彝族
【参考答案】a
【解析】图片中人们穿着传统服饰在吹奏芦笙,弹古瓢琴,这些是苗族传统乐器。故本题选a。
25.某年级学生的学期语文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的权重是:2:3:5。某一学生平时成绩为85分,期中成绩为78分,期末成绩为84分,则该生语文成绩为( )
a.82.3
b.82.4
c.83.3
d.83.4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权重按2:3:5分配,所以该生语文成绩的计算为85×0.2 78×0.3 84×0.5=82.4。故本题选b。
26.在excel工作表中,c3:c8区域内每个单元格都保存着一个数值,则c9单元格函数“=count(c3:c8)”的数值为( )
a.33
b.32
c.8
d.6
【参考答案】d
【解析】count是统计函数,用来计算区域内包含数值的单元格个数,c3到c8中有数值的单元格数量共计6个。故本题选d。
27.在excel中,在单元格输入的数据前加“’”,则该单元格的格式是( )
a.时间类型
b.数值类型
c.日期类型
d.字符类型
【参考答案】d
【解析】在单元格的数据前加“’”代表的是将该数据作为文本处理,即字符类型。故本题选d。
28.下列与“军人-医生”的逻辑关系不同的是( )
a.学生-团员
b.导演-演员
c.校长-家长
d.丈夫-妻子
【参考答案】d
【解析】题干中“军人-医生”为交叉关系,军人中有的是医生,医生中有的是军人。a、b、c三项均为交叉关系。只有d项“丈夫-妻子”是对立关系,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d。
29.按图形逻辑,填入最恰当的是( )
【参考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图形由三部分组成,外圈和中圈图形完全一致,且有两条公共边,内圈是一个圆形,不与外圈和中圈相交。观察选项,只有c项符合此规律。故本题选c。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教学“比较分数大小”的内容,罗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
大多数用了通分法和化小数法解题,但由于粗心,有几个做错了。罗老师在小鹏作业本上写了“用化小数法,不错!再细心点就好了。”
少数的用了画图法和估算法,且都对了,小萌也是,但图画得不规范,罗老师在她的作业本上写:字迹清秀,页面整洁,如果饼图画得规范些就好了。
还发现一个“特例”,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小涛,在比较分数4/5和2/3大小时,用了化同分子的方法。于是罗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写:解法独特,希望不断闪烁智慧火花。
第二天上课,罗老师分类点评并讲解。拿到作业本后小涛看到评语很高兴,并主动找老师,罗老师再次肯定了他勤于思考的品质。
渐渐地小涛对数学产生兴趣,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还当上了数学课代表。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罗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答:材料中罗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以人为本”学生观的要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包容学生的错误,赞美学生的优点。 材料中,小涛的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罗老师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不仅对小涛的解法作出肯定,还细心教育引导,此后小涛在学业上有很大的进步,说明罗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差异性,学生和成人之间有巨大的差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罗老师在点评作业时,针对学生不同的解题情况有不同的点评,教育小鹏要更细心,引导小萌画图要更规范,在课堂上还有针对性的讲解,罗老师做到了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权益,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材料中,罗老师表扬小涛的解法独特,肯定了小涛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帮助小涛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鼓励小涛当数学课代表,也说明罗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材料中的罗老师符合“以人为本”学生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31.材料:
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写给于老师的信:
小学一到三年级,我是老师眼里十足的差生,座位安排在角落,老师不提问,好学生不和我玩,只有淘气学生和我玩。
四年级您成为了我的班主任,不时地将目光停留在我身上,虽然只是片刻,却让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意。
有一天我被叫到办公室,您让我坐在椅子上,我受宠若惊,您对我说升旗需要四个护旗手,看你个子高,很适合,要认真对待。顿时我心中一股暖流。
开旗当天,师生万众瞩目,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发誓不能再混日子,要好好回报您,认真听课,由于您不断鼓励我,与我父母联系,于是我的学习步入正轨。
真心感谢您,护旗手经历给我温暖、自信,受益终身。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于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
【参考答案】
答:材料中于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1)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材料中,其他老师认为“我”是差生,把“我”的座位安排在角落,从不提问“我”,但于老师却不时地将眼光停留在“我”身上,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说明于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于老师发现“我”个子高,于是推荐“我”当护旗手,鼓励“我”认真对待,让“我”从当护旗手中获得了自豪感,这也激励了“我”在学习上不断进步,于老师做到了因材施教。
(3)为人师表是内在要求,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我”是一个差生,于老师从未放弃“我”,学习上不断鼓励“我”,还经常和“我”的父母联系,告知他们“我”在学校的进步,体现了于老师尊重家长。
(4)爱岗敬业是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于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没有因为其他老师认为“我”是差生就放弃我,通过推荐“我”当护旗手进行教育引导,体现了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高度负责,不敷衍学生。
32.材料:
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比如,诗或《诗经》作为文学形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审美和情感表达,是美学的,但自孔子时代始,其道德、政治喻义被历代经学家进行了无限发挥,《诗经》因此几乎成为社会风教和政教读本。与此一致,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其审美和艺术特性自不待言,但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
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或美与德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即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降,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像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将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一个人在幼年时代之所以要读诗,根本原因在于诗描绘的是人间的美好事物,诗的吟诵和学习能够兴发人性中美好的侧面,而这种人性的美好就是善。此后对于礼乐的修习,则同样是将道德行为与心性和谐置于美的浸润和环绕之中。据此,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美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境域。
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孟子曾讲,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既不能掩饰其内在的人性之恶,也不能抑制他的道德之善。一个有德的人,只要“仁义礼智根于心”,就会“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使人的形貌成为道德的表象形式。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育君子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由此显现的形象的光辉就是崇高。据此可以看到,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来讲,美不仅在源发意义上成为人性向善生成的内部动因,而且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
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一种美德共济、美善相乐的雅化国风正是借此得以形成。在美与德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者之所以以美和艺术作为国家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原因无非在于美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如《礼记·乐记》讲:“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也就是说,人生在世,天然地追求快乐,诗、歌、乐、舞是快乐的表现形式,由此引发的道德必然是有深邃人性根基的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者之所以持之以恒地对其人民进行诗教和乐教,根本原因在于看到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这是一种以“情深”为基础的“文明”,是由“和顺积中”而自然达成的“英华外发”。这种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现。比如,美的内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条化,人对美的顺向接受可以缓解道德对人性的压力,美与德的贯通则可以解决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异化的风险。从中国历史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或者说,一种审美化和艺术化的道德,必然是人性化、人情化的道德,也必然是人更乐于认同并能够恒久持守的道德。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
(摘编自刘成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与“德”》)
问题:
(1)在传统儒家看来,“美”与“德”的一体性体现在哪?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
(2)以美育德的方式有何特点和效果?根据文章,简要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答:(1)体现: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美”与“德”两者是混融的,如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就没有绝对地区分美学与道德之间的界限。
②传统儒家认为,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通过美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境域。
③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美不仅在源发意义上成为人性向善生成的内部动因,而且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
(2)特点:①美既能涵养道德,也能引领道德,既能“以美立人”,也能“以美立国”,一种美德共济、美善相乐的雅化国风正是借此得以形成。②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有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③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
效果:①以美育德是以“情深”为基础的“文明”,是由“和顺积中”而自然达成的“英华外发”。这种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现。②美的内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条化,人对美的顺向接受可以缓解道德对人性的压力,美与德的贯通则可以解决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异化的风险。③以美育德有助于深刻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共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些年,我国重大科技项目层出不穷,且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月球探测器、“鹊桥”中继星、“玉兔”月球车、“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天问”火星探测器、“祝融”火星车。
材料二:我国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的产品名称都很有特色,手机芯片叫“麒麟”、基带芯片叫“巴龙”、服务器芯片叫“鲲鹏”、路由器芯片叫“凌霄”、人工智能芯片叫“昇腾”、服务器平台叫“泰山”、操作系统叫“鸿蒙”。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2)发挥科技优势,弘扬传统文化
(3)在科研的路上坚守传统
(4)当科技遇上文化
(5)科学的文化魅力
【参考范文】
科技与文化的碰撞
近几年,中国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量子卫星到火星探测,从中继卫星到中国天眼,科技创新是华夏儿女傲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如今,当载人飞船被称以“神舟”之谓,手机芯片被冠以“麒麟”之名,我们又当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诸子百家到表里山河,从文化风俗到哲学思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当科技与文化发生碰撞,就会出现诸多“中国式的浪漫”,科技的创新与文化的传承是相辅相成的。
传统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精神内核。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新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与许多积极深刻的思想。《易经》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将自强不息赋予创新精神;《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阐释邦国的创新理念;墨家持“可知、物本”的思想理念将科学技术成果积极用于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用行动展示创新实践。传统文化对事物内在变化与更新的重视,对不断探索、积极变革思想的提倡,是中国科技不断创新的灵魂所在。
科技创新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发展动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根本在于文化创新,而科技创新能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赋能。2019年由清华大学打造的全球首支中国风机器人乐队对外亮相,这一项目将科技、艺术和工程等进行了跨界融合,带给人们感官的盛宴。徐悲鸿曾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文化的传承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我们应当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碰撞出新的火花。
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就能为华夏文明注入新的活力。“故宫掌门人”单霁翔只用三年时间将故宫建成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大的数字平台,他在文化与科技的连通交融中拓宽了一条新的阳关大道。“敦煌女儿”樊锦诗将科技创新与文化复苏完美结合,开启了“数字敦煌”的建设之路,将千年文物最美好的样子印刻在有强大记忆力的互联网。正所谓“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只要做到科学继承、合理扬弃、取精用弘,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就能有机结合、相生相长、蓬勃发展。
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备受世界注目,“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让国人倍感骄傲自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富足的养料,而科技创新也能激活“创新派”优质文化产品的生产。从四书五经到二十四史,从山海志怪到四大名著,越来越多典籍中的弦歌雅词以科技创新之姿再生为新的内涵,将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才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最佳归宿。我们要弘文化之重、创科技之新,让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创造成为中国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