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凯发k8官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第一位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出版《新教育大纲》的教育理论家是(   )。

a.杨贤江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李大钊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教育思想。a项杨贤江,又名李浩吾,浙江慈溪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版)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这本著作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a项正确。

b项陶行知,本名陶文濬,安徽歙县人。人民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黄炎培,被称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圣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与题干不符,排除。

 

2.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发表的系统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理想国》                     b.《巨人传》

c.《太阳城》                     d.《爱弥儿》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近代教育思想。d项《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发表的系统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著作,其主要教育观点是自然主义教育原则和儿童本位教育观。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并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此,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d项正确。

a项《理想国》,是记录柏拉图思想的著作,蕴涵着欧洲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分类雏形:知、情、意三分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巨人传》,原名《高康大和庞大固埃》,共五卷,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多传本长篇小说,出版于1532年-1564年。该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漓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太阳城》,是意大利早期空想共产主义者康帕内拉创作的对话体游记,也是一部政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623年。在《太阳城》这部作品中,康帕内拉假借一个游历者的见闻,用对话录的体裁,描绘了一个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的大同世界。同时,他也对意大利的现实社会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与题干不符,排除。

 

3.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有的人在顺境中却虚度光阴。这种现象说明(   )。

a.顺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b.环境好坏决定人的发展

c.逆境有利于人的发展             d.人对环境影响有能动性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人对环境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的、能动的适应。d项正确。a/b/c与题干不符,排除。

 

4.教师以自身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改进教育实践,而不在于理论构建的研究属于(   )。

a.实验研究                       b.行动研究

c.调查研究                       d.个案研究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方法。b项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谋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b项正确。

a项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调查研究,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案研究,也称个案调查,是对某一特定个体、单位、现象或主题的研究。与题干不符,排除。

 

5.“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科学性                         b.阶段性

c.生产性                         d.独立性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育人功能(教育与人口关系);经济功能(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政治功能(教育政治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与文化关系)。c项生产性,正是反映了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切合题干里“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c项正确。a/b/d与题干不符,排除。

 

6.“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热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c项不平衡性,是指(1)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人的发展有其关键期和最佳期,教育应当抓关键期。c项正确。

a项顺序性,要求教育做到循序渐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稳定性,不属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干扰项,排除。

d项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与题干不符,排除。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   )。

a.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b.强制性、基础性、普及性

c.基础性、普及性、免费性           d.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的特点有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公共性、基础性。其中,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是义务教育最为基本的三个特征。a项正确。b/c/d与题干不符,排除。

 

8.目前,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

a.国家统一管理                     b.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                     d.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同管理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方式,构建国家(国家课程)、地方(地方课程)、学校(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d项正确。a/b/c与题干不符,排除。

 

9.由教育家洛扎诺夫创立,注重强化联想,坚持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接收更多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

a.范例教学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                         d.非指导教学

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c项暗示教学,又称启发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创的。暗示教学法被称为是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其原理是整体性原理。c项正确。

a项范例教学,亦称“示范性教学”、“范例方式教学”、“范畴教育”,是借助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发现学习,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它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非指导教学,是由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的重要教学方法。非指导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主要是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对待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合作学习                         b.复式学习

c.小班教学                         d.分层教学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b项复式学习,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b项正确。

a项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小班教学,是指班额控制在较少人数的班级授课,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以及获得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11.在学习文化建设中,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感陶治法                       d.自我修养法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c项情感陶治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题干里“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属于环境上的熏陶,c项正确。

a项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实际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实践锻炼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自我修养法,又称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12.李红看到王强经常帮助同学而受老师的表扬,因此他也愿意帮助同学,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哪种强化方式(   )。

a.负向强化                         b.间隔强化

c.自我强化                         d.代替强化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理论。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d项代替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李红看到王强经常帮助同学而受老师的表扬,因此他也愿意帮助同学,这是属于替代强化。d项正确。

a项负向强化,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间隔强化,又称间歇强化,指的是一种偶然地或间歇地、不是每一次都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自我强化,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与题干不符,排除。

 

13.刘杰学过物理平衡的概念,促进了他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

a.负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逆向迁移

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类型。b项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里“刘杰学过物理平衡的概念,促进了他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属于“前摄易化”。b项正确。

a项负向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或干扰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14.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那种注意品质(   )。

a.注意的稳定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转移

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品质。注意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b项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题干里“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属于注意的分配。b项正确。

a项注意的稳定,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15.进入初中后,赵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无故的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弥散性                           b.闭锁性

c.波动性                           d.感染性

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学生情绪特点。中学生情绪特点包括情绪的自主性(独立性)、情绪活动的丰富性、情绪体验的跌宕性(波动性、不稳定性、冲动性)、情绪的逆反性、情绪的心境化。c项波动性,是指由于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外露有时内隐。题干里“时常无故的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体现的是情绪体验的跌宕性(波动性、不稳定性、冲动性)。c项正确。

a项弥散性、b项闭锁性、d项感染性均为干扰项,排除。

 

16.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错失良机。这主要反映了她意志品质的哪一特点(   )。

a.果断性                           b.独立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品质。a项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做出行为决策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行为价值的效能性。题干里“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体现了其意志的果断性不足。a项正确。

b项意志的独立性,是指人的意志不易受他人的影响,有较强的独立提出和实施行为目的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行为价值的内在稳定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意志的坚韧性,是指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品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不受外界无关因素的影响的意志品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17.廖老师在心理辅导课上经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为奖励替代物的改变学生的行为,这种做法属于(   )。

a.认知法                           b.代币法

c.脱敏法                           d.消退法

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辅导的方法。b项代币法,又称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作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就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题干里“廖老师使用文具等物品作为奖励替代物”体现了代币法,b项正确。

a项认知法,又称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脱敏法,又称系统脱敏法、交互抑制法,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消退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18.陈亮一想到明天要在课堂上就坐立不安,感到心跳加快,脸红,出冷汗。这种表现属于(   )。

a.抑郁                             b.妄想

c.强迫                             d.焦虑

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d项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题干里“陈亮一想到明天要在课堂上就坐立不安”属于焦虑。d项正确。

a项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妄想,是一种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强迫,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和强迫意向。①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难以控制;②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③强迫意向是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与题干不符,排除。

 

19.郑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某中学生为了减轻妈妈的辛劳,时常为加班晚归的妈妈做好饭”的视频,让学生学会孝敬长辈,这种品德修养法属于(   )。

a.树立榜样                         b.有效说服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a项树立榜样,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题干里“郑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视频”属于树立影视榜样。a项正确。

b项有效说服、c项群体约定、d项价值辨析均为干扰项,排除。

 

20.语文课上,张老师非常注重营造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学生自由表达,并建设性地吸引学生地观点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这种课堂管理方式属于(   )。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管理方式。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可以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a项民主式,这种管理类型的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积极、认真,宽严适度,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与指导,保证课堂管理的有效进行,课堂管理的各种具体措施,都考虑到班级的具体情况,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既亲且敬。在民主式管理的课堂上,学生学得主动愉快,课堂教学效率高。题干里“张老师非常注重营造宽松的气愤,鼓励每个学生自由表达”属于民主式课堂管理。a项正确。

b项权威式,整个课堂教学管理更多地倾向于行为控制和程序化问题的解决,侧重于规章规则和学生的服从,注重课堂秩序和规则性,这种管理遵循一种单向的运作原则,即课堂所有活动及进程都完全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禁止把行动建立在学生个人内在价值的体现上,而是建立在对教师的严格服从和诚恳态度上。教师始终居于主控地位,课堂教学管理过程即为教师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放任式,这种管理类型的教师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较差,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为只顾讲课,不顾效果,放任自由。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漠不关心,也没有积极的课堂管理要求。学生表面上乐得自在,实际上求知需要得不到满足,往往产生对教师的不尊重。在放任式管理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低,教学效果很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专制式,这种管理类型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求严厉,但这种要求往往只根据教师个人的主观好恶确定,忽视学生的具体实际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在专制式管理的课堂上,学生的意见得不到充分发表,且学生往往有一种紧张感压抑感,容易导致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学效果一般。与题干不符,排除。

 

21.决定一位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的首要条件是(   )。

a.角色意志                         b.角色体验

c.角色认知                         d.角色期待

2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角色的心理结构。教师角色的心理结构包括(1)角色认知;(2)角色体验;(3)角色期待;(4)角色规范。c项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具有清晰的角色认知才能在各种社会情境中恰当的行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因此,决定一位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的首要条件是角色认知。c项正确。

a项角色意志,为干扰项,排除。

b项角色体验,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一般来说,这种体验因主体行为是否符合角色规范并因此受到不同评价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角色期待,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它是因具体的人和情境的不同而变化的。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教师自己和他人对其行为的期望。角色期待包括两方面,一是自我形象,即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期望;二是公众形象,指他人对某一特殊角色的期望。与题干不符,排除。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分)

(2)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分)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种情况是教育落后—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另一种情况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3分)

综上所述,教育并不是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23.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间接经验。

参考答案: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分)

(2)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2分)

(3)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这符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分)

(4)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时间、精力十分有限,仅依靠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这样能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率地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2分)

综上所述,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24.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参考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分)

(2)总体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关系并非完全成正比或者成反比。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对问题持漠然的态度,既不能发现问题也不能解决问题,但动机过于强烈,人处于高度的焦虑状态也会阻碍问题的解决。(3分)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3分)

综上所述,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25.情绪与认知是互不影响的心理过程。

参考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分)

(2)情绪影响感受性。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感受性,消极情绪则会降低感受性。(1分)

(3)情绪对知觉的影响。情绪会影响我们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的知觉。当个体正体验着积极的情绪时,他就会用赞同的眼光去知觉和评价这些刺激。(2分)

(4)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情绪影响着记忆的信息范围,也影响着信息在记忆系统中的组织方式。(1分)

(5)情绪对思维的影响。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时,思维活跃而敏捷,条理清晰,推理严密,更有创造力。情绪不佳时,脑子似乎不听使唤,显得迟钝。(2分)

综上所述,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参考答案:

(1)社会因素

社会对课程的制约是从社会条件和社会要求两方面来发挥作用的。我们要根据社会所能提供的办学条件,根据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设计出适应广泛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方案,改革现有课程,使课程与社会同步发展。(3分)

(2)知识因素

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的精神产物,是现实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课程与知识的关系十分密切,学校课程正是因人类传递和传播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积累的知识宝库是学校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4分)

(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水平与需要,制约课程内容选择。(3分)

 

27.启发性教学原则实施的要求。

参考答案: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动力。(2分)

(2)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选择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分)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启发只有在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之后,教师的启发才可能是有针对性和有效的。(2分)

(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等。(3分)

 

28.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发生认识论、运算逻辑和儿童心理学体系中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的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2分)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获得了客体永恒性、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分)

(2)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泛灵性(万物有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可逆的特点,不具有守恒性。(2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获得了守恒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运算,但需要依靠具体的事物的支持,思维具有可逆性,出现了去自我中心。(2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在这一阶段,儿童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一定命题推理能力,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2分)

 

29.简述教师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参考答案:

教师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1)个体积极地自我调适。主要包括:观念改变;有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有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3分)

(2)组织有效的干预。组织干预的思路就是通过削减过度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负荷、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沟通与反馈、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来防止和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4分)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维护教师心理健康,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进行合理的定位。(3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在我担任初二(5)班班主任的时候,有次家校联系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到我的办公室找我谈话,期间,家长不停地数落孩子,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孩子一直低着头。由于我在班上对这个学生也比较关注,尽管他成绩落后,但是有一些长处,所以待家长说完后,我马上说道:“这孩子最近在学校表现的还不错,学习的劲头也有,也能认真听课,我想以后成绩肯定会有进步的.”我说完这句话以后,那孩子抬起头来看着我,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

在那之前,我很少正面表扬过他。这个孩子平时挺踏实,乐于帮助同学,也有一定上进心。经过这次当着家长面表扬他,他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期末成绩提高到了班级的中上游,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学生,都还是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帮助,必要的时候夸一夸学生,能给他们打不少气,为学习增加动力。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是贯彻了哪一德育原则。(8分)

(2)阐述贯彻该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0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中班主任的教育教学行为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3分)该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3分)材料中,家长眼中的孩子是一无是处的,不同数落孩子,但在老师眼中虽然该生成绩靠后,但是其也有一些优点,比如有学习劲头,认真听课,乐于助人等等,因此老师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该生的积极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从而也可以促进成绩的提升。(2分)

(2)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贯彻要求: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3分)

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分)

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4分)

 

 

31.材料:

王老师是一名入职的高中数学老师,刚刚上了一周多课,就发现班上的同学对她的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上课开“小差”,有些学生一脸困惑。她原以为是这些同学对学习不积极,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她讲的知识很多学生都已经在课外学习中掌握了,所以对自己讲教学内容感到太不容易,觉得无聊。于是王老师大幅度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家庭作业的难度,以为这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果这回学生们却反应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王老师冥思苦想,为什么自己的教学效果不好?随后他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请教,如何才能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张老师跟王老师说:“你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问题:

(1)请用维果斯基的理论,分析王老师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10分)

(2)结合案例,指出如何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8分)

参考答案:

(1)①维果茨基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2分)

②该理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因此,要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需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二者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3分)

③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理论重视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这一思想对正确理解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分)

④材料中王老师作为新入职的高中数学老师两次均没有正确把握学情,第一次低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第二次又过于拔高了知识内容。这两种教学情境,都是没有考虑儿童现有的学习水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没有成功创设“最近发展区”。而张老师提出的“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经验,其实质就是既重视了学生已到达的水平,又考虑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能实现的水平,符合“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3分)

(2)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充分备课,尤其是备学情。材料中王老师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将自己的课堂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2分)

②教师要树立科学的、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王老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且准确地把握并调整课堂节奏。(2分)

③注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王老师应树立“以学为本”的学生观,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设计课堂教学。(2分)

④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做到启发诱导,采用多种生动活动的教学形式。王老师作为新老师,教学灵活性不够,需要在课堂中多种教学形式并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探讨交流,构建民主式课堂氛围。(2分)

回顶部
网站地图